发布时间:2025-05-04 点此:771次
近来,一则“标价7.96元却实践收取8元”的事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言论焦点会集在超市是否涉嫌“反向抹零”侵略顾客权益。涉事企业永辉超市则回应称,此举并非“反向抹零”,而是“积零换整”的特别结算机制,并已就顾客反应完结收银体系优化。
事情起因于重庆市民刘先生在永辉超市金源年代店购买标价为7.96元的淡虾米,支付现金100元后仅被找零92元,即超市收取了8元整。刘先生对此表明质疑,以为应按产品明码标价结算,而非私行“四舍五入”。他着重:“哪怕仅仅几分钱,也是顾客应有的权益。问题在于超市既未事前明晰奉告,也未在产品价格标签上注明四舍五入规矩。”
4月29日,记者就此联系了永辉超市金源年代店。门店工作人员解说称,该做法归于“积零换整”机制,缘于银行不再流转分币,门店为防止找零困难,将价格结尾分位数进行四舍五入收取,并许诺顾客可凭购物小票累计多付的零钱,至服务台兑换等值现金。
记者检查刘先生出示的购物小票,发现其底部的确印有“多付金额可累计换整”的提示信息。但该提示较小,方位偏下,不易被顾客发觉。对此,门店方面表明,现已意识到部分顾客对提示信息“视若无睹”,为防止争议,近期已对收银体系进行了调整晋级,现在消费金额中“1分到9分”部分将不再收取,一致“向下省掉”,即小数尾数直接抹零,让利于顾客。
尽管门店方面解说称办法初衷为“处理零钱流转难题”,并经过后续兑换机制保证顾客利益,但不少网友仍以为该做法存在交流缺乏、侵略知情权的问题。特别是在没有充沛奉告顾客的情况下,强行更改结算金额,易让人产生误解和不满。
对此,法律界人士指出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顾客权益保护法》相关规定,商家应尊重顾客的知情权和公正买卖权,价格变化或核算方法的调整应提早公示并获得顾客认可;即使金额较小,也不得私行更改收费规范。
从职业视点看,相似“积零换整”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因为分币逐渐退出流转,不少零售商超为简化找零流程、提高收银功率,遍及采纳“抹零”或“四舍五入”方法。但是否将“多收金额”用于后续补偿,是否明示顾客,仍是衡量其合规性与合理性的关键所在。
此次事情虽已因体系优化得到缓解,但其背面所引发的对“价格标示通明度”“消费公正性”以及“商家应否考虑零钱找换机制”的社会评论,值得职业沉思。超市作为面向群众的日常消费场所,更应保证买卖的通明、公正与便民,防止因“几分钱”的处理方法危害顾客信赖。
未来,面临日益数字化和无现金化的消费趋势,实体零售商在准则规划与用户交流中,或应加强对规矩奉告的显性化与便利性,为大众营建愈加明晰和公正的消费体会。
中国网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