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日子中,商家常常选用“抹零”让利顾客,鲜少呈现“反向凑整”的状况。但是近期永辉超市却打破这一商业常规,其“反向凑整”几分钱的操作,推翻了群众认知,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谈论。
据顾客反映,自己在永辉超市购买标价为7.96元的产品,付出100元现金后,超市实收8元,找零92元。据调查,永辉超市在重庆的多家门店都存在相似状况,顾客在购买标价非整数的产品时,均被主动收取更高的金额。永辉超市给出的解说是分币流转困难,选用“积零换整”规矩,可这一规矩却未在价签或收银台进行公示。顾客直到结账时,才惊觉自己被多收了钱,这种“事后诸葛亮”式的解说,怎能不让人质疑其“强制买卖”的嫌疑?并且永辉超市多次着重这是“体系默许”的规矩,可问题是,体系是人设定的,而设定体系的人明显没把顾客的权益当回事。究竟,依照这个逻辑,假如体系“默许”多收一块钱,商家是不是也能振振有词地说“这是电脑的锅”?更挖苦的是,这种“四舍五入”历来只“入”不“舍”,顾客从未见过标价8.04元实收8元的功德,所谓的“公正抹零”,也不过是超市单方面占便宜的遮羞布罢了。
曾几何时,永辉超市声称学习胖东来形式,要回归真挚运营,其董事长张轩松也曾信誓旦旦地表明回归真挚是自己余生仅有方向。可现在,线下门店的“反向抹零”行为却与这一理念各走各路。一边高呼真挚,一边在顾客看不见的当地用这种荫蔽的手法薅几分钱的羊毛,这种言而无信、反复无常的行为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数字付出年代,准确到分位的买卖本该让“抹零”成为前史,可永辉超市却硬是把它玩成了“创收手法”。假如连最基本的明码实价都做不到,那就算后续有再多的门店调改,也难以拯救顾客渐行渐远的心。
关于永辉超市“反向抹零”的行为,你怎么看?
谈论区聊聊